社论丨多措并举维护粮食安全 推动农业强国建设:全球速读
(资料图)
日前,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对中国“三农”工作做出全面部署,将为明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指明方向。本次会议强调“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并提出“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等。
粮食安全是事关民众生存的根本性问题,是应对突发事件的根本保障,是国家安全和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虽然从粮食产量、单产量、人均占有量、库存量等指标来看,中国粮食安全总体形势良好,但仍然存在一系列风险和挑战。首先是在约束粮食产量的生产资源条件方面,维持目前耕地的面积和质量面临一定的挑战,在过去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围绕水资源的矛盾也比较突出。其次是存在粮食结构性矛盾问题,如稻米和小麦连续多年产大于需,而大豆和玉米却存在产需缺口,需要进口。再次,粮食生产、流通、加工、消费环节的浪费现象依然存在。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和粮食消费大国,粮食安全问题在任何时候都不容忽视。随着经济增长和消费升级,中国粮食需求的总趋势是大幅上升,这必然给资源约束条件下保障粮食安全提出更高的要求。
目前中国已经制定了粮食安全保障法,用法律手段强制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在耕地保护方面,中国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加强耕地用途管制,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筑牢粮食安全的根基。在这个问题上,各地政府应当居安思危,贯彻底线思维,守好粮食安全管理底线,守住耕地保护的红线,并在具体工作中把任务优化细化,严格把控用地界限,减少耕地资源损失。中国明确种业的核心地位,对这个战略问题有清晰的认知,并以此为基础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近年来中国高度强调遏制粮食浪费,节约粮食,保护稀缺资源,这也都是以切实行动来维护粮食安全。
从根本上看,维护粮食安全还是要靠农业生产的进步和粮食产量的提升,为此需要持续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促进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尤其是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发展,要让现代科技应用广泛走进田间地头,用新技术来提高生产效率,有效提升劳动力和土地的利用效率。只有将农业与技术深度融合,积极创新农业科技,才能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并有效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为了保持和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避免耕地被抛荒,还需健全农业补贴政策,使农民能享受粮食生产经营带来的福利,还可通过奖励或补偿机制,提高农业生产的整体经济效益。同时,在粮食储备管理方面,应当建立权责明晰的粮食储备层级体系,并大力支持民间粮食储备企业,构建市场化竞争机制,以委托代理等方式建立多元化的质量、风险管控体系,保障储备粮食的质量。
自加入WTO以来,中国就参与了世界粮食市场的贸易与竞争,中国的粮食安全也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必须在开放的体系中统筹考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在粮食安全问题上,一方面中国要立足国内,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另一方面要平衡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逐步构建多元化进口格局,通过与其他国家及国际组织的合作,以中长期贸易协议等方式,实施粮食进口多元化战略,改变进口来源地单一、容易受制于出口地政策和产量变化的国际贸易格局。
当前受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世界经济依然阴晴不定。同时,国际冲突不断,干旱、强降雨等极端天气状况频发,尤其是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世界再次看到了粮食作为战略资源的重要性。当前影响世界粮食安全的不利因素增多,全球粮食减产风险上升,全球粮价持续高位运行,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给粮食安全问题带来新的挑战。只有坚持以往的宝贵经验,在促进农业生产、耕地保护、加大科研投入、发展农业基础设施等方面多措并举,中国才能在粮食安全问题上立于不败之地。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X 关闭
- 太阳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