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滴滴退市后首份年报:国内营收下滑22%,国际业务增长62%
4月29日,滴滴在其官网发布了退市后的首份年报。根据财报数据,滴滴2022年共录得营业收入1408亿元,同比下降19%;同时,全年净亏损为238亿元,同比大幅收窄52%。
从营收结构看,受到最大影响的收入来源显然是中国出行业务:这部分的营收从2021年的1605亿元减少至2022年的1259亿元,同比下降了22%。考虑到贯穿全年的相关监管措施,滴滴的这部分业绩基本符合外界预期,并在某种程度上表明影响可控。
(资料图片)
除中国出行业务之外,滴滴的国际化业务收入从2021年的36亿元增加至2022年的59亿元,增幅为62%。这略微抵消了其他收入的下降,并向外界显示出增长潜力。而其他业务收入从2021年的97亿元降至2022年的90亿元,降幅为7%。总体来看,中国出行、国际业务、其他业务占公司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9%、4%、7%。
不过随着去年底疫情管控措施的放开,以及年初在完成整改后的重新上架,滴滴的各项业务正在回归增长。上述年报显示,2023年3月,中国出行业务日均完单2820万,同比2022年3月增长42%。同期,国际化业务继续发展,国际化出行及外卖在2023年3月日均完单660万;其他业务包括两轮车、能源、货运、金融等日均完单1020万。3月中国出行业务、国际化业务和其他业务总计日均完单4500万。
另外,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的12个月中,滴滴在全球有5.87亿名年活跃用户,2300万名年活跃司机。其中,中国出行业务有4.11亿名年活跃用户,1900万名年活跃司机。这些数据都说明滴滴在经历调整过后,仍然在司乘两端有着相当稳定的基本盘。
当然即便如此,在滴滴停止纳新期间,二线网约车玩家还是通过较为激进的获客方式壮大了自身用户规模。有机构统计,相较于此前约90%的市场占比,整改期间滴滴有20%的市场份额被T3出行、曹操出行等平台拿走。
未来,随着网约车行业回归常态竞争格局,滴滴应该会在一定意义上收复失地,但行业整体竞争水平和供给多元化程度仍将维持在相对高位。
但对滴滴而言,在可预见的一段时间内,它都会在行业内占据主导地位。而这种缺乏悬念或者说一眼望得到头的战争,并不具有太多激动人心的成分。 网约车行业真正的game changer是即将到来的Robotaxi,因为自动驾驶已经进入商业化冲刺阶段。
相较于其他任何科技公司,滴滴都更有赢得Robotaxi竞赛的理由,因为它将完全改变网约车行业的商业模式。多年前网约车模式兴起的时候,人们或许会看到以滴滴为代表的产品通过更有效率的方式撮合了司机和乘客达成交易。
然而无论滴滴、快的还是Uber等网约车平台,都跟美团、饿了么这些外卖APP类似,只是移动互联网浪潮下一朵朵旖旎的浪花:从商业模式的角度有革新,但从技术的角度看并不神奇。Robotaxi时代的到来则完全不同,它将跨越式地解放生产力,彻底使网约车行业告别供需难题。
从目前披露的信息看,通过多年来持续的技术布局,滴滴在自动驾驶赛道仍然处于第一梯队。
在4月13日于上海举行的自动驾驶开放日上,滴滴回顾了过去几年的自动驾驶业务发展历程,也向外界公布了一系列新产品和服务:包括首款未来服务概念车DiDi Neuron和首个自动驾驶自动运维中心。
Neuron这款概念车取消了驾驶位,相较普通网约车内部空间提升50%,腿部空间提升86%,乘客可以在车内“一键躺平”;还配有车内机械臂,可以为用户通提供提行李、递水、叫醒等服务。
滴滴CTO兼滴滴自动驾驶公司CEO张博在会上宣布,用户即日起可以通过最新版滴滴出行APP在上海、广州两地的指定区域呼叫自动驾驶车辆,体验相关服务。张博表示,滴滴的目标是在2025年实现无人车量产,并将其接入共享出行网络。
而在上海、广州启动混合派单,无疑是滴滴自动驾驶迈向商业化的关键一步。作为网约车出行服务的补充,滴滴自动驾驶服务的送驾里程、送驾时长、每小时单量等体验和效率指标都在持续向网约车靠近,且已连续安全运营1020天。
除了Robotaxi,滴滴也已将自动驾驶技术用于货运领域,推出了标志性的自动驾驶货运KargoBot产品。
据滴滴自动驾驶创新业务负责人韦峻青介绍,当前货车领域正面临挑战,司机缺口持续扩大,而在这个有着巨大自动驾驶改造潜力的领域中,KargoBot已经拥有超过100台自动驾驶卡车,并在天津和内蒙古之间实现了常态化试运营。截至今年3月,KargoBot累计物流收入超1亿元。
不过自动驾驶如今毕竟只是初浅的落地,无论是Robotaxi还是自动驾驶货运,技术的持续进步和普及进度的推进显然都还需要不短的时间。变数随时存在,滴滴虽然暂时处于领先序列中,但离赢下这场马拉松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题图及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X 关闭
- 太阳能